《人生态度或境界不是独立自在、随意产生的》的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4-09-25 16:17:03
《人生态度或境界不是独立自在、随意产生的》的阅读题及答案

《人生态度或境界不是独立自在、随意产生的》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生态度或境界不是独立自在、随意产生的,任何一种人生态度或境界都有它之所以产生的现实依据、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就一个人来说,甚至与他的禀性、出身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以讲人生态度或境界为基本内容的哲学当然也与以上种种复杂因素有密切联系,如英国的经验主义就有它自己的认识论方面的依据,还以英国独特的思想文化方面的传统为背景。一个人有某种哲学,除了许多深刻的原因,还与他个人的性格有某种联系。

②我们今天亟须发展科学,需要经世致用或者说实用的哲学观点。但现在一些人过分热衷于功利追求,对自然采取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对人则以自我为中心,破坏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针对这些情况,我主张在重视实用的同时,更多地提倡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精神及其理论基础“万物一体”的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一气相通、融为一体,因此,人对他人、他物应有同类感,应以仁民爱物的态度和赤诚之心相待。这是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人与万物一体的哲学。

③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哲学,主张人们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自然方面的、社会历史方面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古代的、当今的,中国的、外国的,越广越好。知识越广,哲学的内容就越深入越宽阔,尽管哲学本身不是知识体系。哲学所讲的最大、最高、普遍性的问题是渗透到各种具体现象和具体知识领域中的。所以,哲学要使自己现实化,就不能停留于一般讲哲学本身,要具体讲各门现象和知识的哲学,如经济的哲学、政治的哲学、科学的哲学、审美的哲学等等。那种一听讲提高境界之学就以为是“绝圣齐智”、“心斋”、“坐忘”的想法,和我所讲的哲学境界毫不相干。罗素也说过,哲学不是像具体科学那样讲“确切的知识”,但认为哲学家可以对任何东西一无所知的看法是“相当错误的”。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分析批评美国当代哲学家罗蒂的“陶冶哲学”时指出,“哲学尽管被归结为‘陶冶的对话’,但它决不能外于科学而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

④我对于哲学目标的这一界定,意在把中国传统哲学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西方现当代关于人与世界整合为一的思想同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这种境界不是抛弃主客关系,而是需要和包括主客关系却又超越之;这种境界不是不需要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不是“弃智”,而是需要广泛的知识和规律性、必然性而又超越知识、超越必然性:不是不要功利追求,而是既讲功利追求又超越功利追求。总之,这种境界不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精神享受,而是对人世间一切现实活动的高远态度。

(选自张世英《当今需提倡的人生境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生境界”的表述内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就整体成因而言,人生境界与它之所以产生的现实依据等各种因素有关,而与当时社会流行的文化背景无关。

B.就个体成因而言,人生境界既可能与其所属民族的性格有关,也可能与其禀性、出身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C.就研究范畴而言,人生境界构成了哲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使得哲学与社会上各种复杂因素都发生密切联系。

D.就实质意义而言,人生境界不仅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精神享受,而且是对人世间一切现实活动的高远态度。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首先阐述任何一种人生境界都有着它之所以产生的各种复杂因素,然后点出了哲学与人生境界的关联,说明哲学也要面对同样种种复杂因素,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B.②段先点出现在发展科学所需要的哲学观点,接着分析这一哲学观点极端化之后所衍生的弊端,进而提出要倡导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境界,倡导人与万物一体的哲学。

C.③段呼应①段观点,指出哲学目标是提高人生境界;进而阐明为达此目标,哲学就要使自己现实化,就没必要再去讲哲学本身了,要具体讲各门现象和知识的哲学。

D.④段紧承③段内容进一步阐释,指出本文对哲学目标的界定目的是将人与万物一体的思想、人与世界整合为一的思想与主客关系思想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人生境界。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面实用主义哲学观点更是我们今天科学发展之所需。

B.要以经世致用的态度发展科学,又不能过分追求功利,这就要更多提倡诗意的境界。

C.哲学主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但哲学本身并不是知识体系,因而无需建立哲学体系。

D.哲学虽是提高境界之学,被归结为陶冶的对话,但只有科学才能赋予它适当的位置。

试题答案:

1.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而与当时社会流行的文化背景无关”错,原文第1句明确提及的“时代背景”已经涵盖了“当时社会流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构成人生境界的成因。B项正确。注意第1句中“与它之所以产生的”这一限制语,这说明各个成因有且只有起到实际效应的时候,才构成“成因”。C项,原文(第①段第4行)“与以上种种复杂因素有密切联系”的“以上”二字不可忽略,“社会上”与“都”于文无据。D项,“人生境界”在这里是泛指,而原文最后1句前面有“这种”二字,表示特指那种作者所提倡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第②段最后1句)。当然,更主要的错误是将原来的并列关系变成了递进关系。

2.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题思路】原文是说“哲学要使自己现实化,就不能停留于一般讲哲学本身,要具体讲各门现象和知识的哲学”,由“不能停留于”可知,也并没有否定“一般讲哲学本身”的基础作用。选项理解错误,信息不全。

3.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离不开”语意较重,于文无据;“实用主义哲学观点”错误,原文是“实用的哲学观点”,二者截然不同。C项,“因而无需建立哲学体系”错误,强加因果。D项,“只有……才”过于绝对,而且原文只是说“它决不能外于科学而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

《《人生态度或境界不是独立自在、随意产生的》的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