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演讲稿
演讲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演讲稿,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梯安全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发生乘客被困、坠落等危险事故。
一、电梯常见故障
1、电梯突然停电困人;
2、电梯机械部分或电气部分发生故障困人;
3、电梯运行速度突然不正常。
二、电梯故障产生的原因
机械、电气零件功能失效。
三、电梯故障的预防
加强日常检查,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检验和维护保养。
四、电梯发生故障时应急要点
1、电梯速度不正常时,应两腿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以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
2、被困轿厢时,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3、电梯突然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4、运行中的电梯进水时,应将电梯开到顶层,并告知维修人员。
5、如果电梯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应将电梯在就近楼梯停靠,并迅速利用楼梯逃生。
五、专家提示
1、无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电梯不要搭乘。
2、电梯困人是安全保护状态,乘客没有生命危险。报警后,耐心等人救助即可。切莫自行扒门或爬安全窗逃生,以免伤害事故发生。
3、发生地震、火灾、电梯进水等紧急情况时,严禁使用电梯,应改用消防通道或楼梯。
尊敬的李秘书长、来宾、各位传媒朋友:
大家好!
今天,本人很荣幸获中国电梯协会邀请,代表香港电梯业界出席“20xx年中国电梯安全宣传月”传媒发布会议,并藉此机会,谈一谈对电梯安全方面的看法。
现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电梯第一生产国和消费国,未来十年,中国电梯市场的发展将维持稳定的递增速度,年电梯需求量约在30万台套以上。然而,在电梯市场急速发展的同时,监管机构、电梯生产商、维保商、从业员及电梯使用者等各方面的紧密配合,以提高安全意识亦同等重要。于以下时间,我希望能与在座各位分享一下香港在这方面的及最新发展。
根据香港机电工程署最新的数据,现时香港约有57,000多台升降机及7,800台自动梯,由20xx年至20xx年期间,共发生了173宗机械故障事故,受伤人数超过20人。随着香港发生之电梯事故有上升趋势,公众对电梯本身之安全操作状况及安全使用电梯之议题亦日益关注。由于超过八成的电梯意外均是使用者不适当使用所致,当中升降机意外主要涉及12岁以下的小童,而涉及自动梯意外的多为长者,故此针对性地向青少年及长者灌输正确使用升降机及自动梯的确实非常重要。
历年来,香港相关政府部门如机电工程署、房屋署等,以及业界相关单位如香港电梯业协会等,每年均会举办有关升降机及自动梯的安全推广活动,如电梯安全常识问答比赛、电梯安全嘉年华会、电梯安全电腦游戏活动等,将学习融于游戏当中,让广大群众掌握电梯上落安全守则。亦会针对重点,将有关讯息及游戏制作成光盘,安排派发予中、小学及青少年中心供播放及使用,并会定期于各地区举办讲座,重点向长者讲解乘搭升降机及自动梯的安全知识。
至于各劳工阶层之工作安全健康推广方面,香港政府辖下劳工署及职业安全健康局,每年均有特定主题的推广项目,如职业健康日、职业安全健康常识问答比赛、职业安全奖励计划等,宣传不同工作类型的职业安全健康讯息,以加强其渗透力。
然而,除配合宣传外,香港政府机电工程署为了加强对升降机及自动梯承办商及从业员之规管,于今年更制订了《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草案》,并已进入了立法讨论程序,相关建议包括改善行业实务守则、披露承建商表现的数据,以及加强巡查和宣传,并对现行之《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条例》进行全面检讨。
而《升降机及自动梯条例草案》对业界之规管措施主要分为四点。
第一,加强业界人士的注册制度。在新制度下,对业内工程师及承建商的注册要求均有所提高,而所有从事电梯工程的人士均需注册,并要每五年为注册续期,作为查核是否持续遵守行业机制的要求。
第二,提高罚则水平。为增加对承建商之惩罚性及阻吓力,建议将违反安全标准的刑罚由最高罚款港币1万元增加至20万元,最长监禁年期则维持在12个月。
第三,扩大法例的涵盖范围。现时没有明文订明《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条例》适用于政府机构安装的升降机或自动梯;而新草案则使政府、房屋委员会及领事处都成为负责人,其升降机及自动梯均会纳入经改善的规管制度。
第四,改善规管程序的灵活性。相关改善措施包括授权机电工程署署长发出改善令,以加快修正不符法例规定及法定守则的情况;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让负责人更灵活安排检查升降机及自动梯的时间表;推行新准用证,载明扼要数据,例如升降机或自动梯的检验限期等,以加强推动用者监察;以及规定负责人及注册承办商保存保养记录,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进行调查。
其实以上提及的,均只属于香港的经验及行业的最新发展,但推广「安全第一」之理念,应无地域之分;故此,本人希望我们中港澳台的业界应该团结一致,注重专业操守及责任感,使用安全可靠的电梯部件,确保所有技术人员符合专业资格,加强电梯维修的监督和巡查,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并教导大众正确使用电梯的安全常识,以保障这个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垂直运输之安全。
最后,衷心祝愿祖国国运昌盛,繁荣稳定;并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上落平安!
谢谢!
同学们,安全重于泰山,在学校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在家里我们同样不能放松,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家庭安全中的'“电梯安全”。
近几年来,电梯事故频发,电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这位“老朋友”有时候也会“犯脾气”,它一犯脾气,我们的小心脏就要都三抖啊。还记得有次过年,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拜年,电梯里人很多,大家相互问好,突然间,电梯在半空中停住了,大家都愣住了,还好电梯停了大约1分钟后,它又自动上升了。自从有了这次经历后,我就查找了有关坐电梯时的注意事项:
1、当电梯突然停住时,快速地按下所有楼层的按钮,进行紧急制动,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2、按下“紧急呼救”按钮,通知电梯维修人员。
3、脱下鞋子,依靠在电梯四周,固定住自己,等待救援。
4、少说话,以免造成缺氧。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轻视,关注电梯安全,关注生命,希望所有人都平安幸福。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随着舟山新区的发展、建设,随着城市高层住宅楼的建成,商场大厦的自动扶梯的增多,电梯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他们带给了我们方便,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首先,我要将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9月13日,武汉一处工地发生了一起升降机百米坠楼事件,造成了19人死亡。事故发生时正是工人上班时间。升降机在上升过程中突然失控,直冲到34层顶层后,钢绳断裂,失去钢绳约束后的升降机就像刹不住闸的车一样,自由落体直坠地面。一声巨响,整个梯笼坠向地面。附近工人赶至现场时看到,铁质梯笼已完全散架,笼内工人遗体散落四处。原本只能承载13人的电梯却载了19人,违规操作使用,才酿成了这场让人痛心的悲剧。
电梯同升降机构造一样,我们应该重视电梯安全,以免发生事故。我想向大家提出大家需要注意的几点:
1、等候、乘坐梯时不要踢、撬、扒、倚门。
2、不要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
3、电梯超载警报时不要挤入轿厢或搬入物品。
4、被困电梯时不要惊慌,应立即呼救、耐心等待、平层出门。
5、不要乘坐明示禁止载人的电梯。
6、不要在电梯内嬉戏玩耍、打闹、跳跃。
7、不要在电梯运行中或关门过程中进出轿厢。
8、我们小孩子尽量不要一个人进电梯。
同时,我们还要做到文明乘坐电梯。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由我们描绘,为了我们的美好明天,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在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同时,也要重视电梯安全,正确搭乘电梯。
谢谢大家!
1月29日,西安明光路与北二环西南角的阳光新地小区1号楼1单元发生一起电梯坠亡事故,母女俩当场死亡。4月30日下午2时许,西安桃园北路阳光台365小区内的保洁员景女士,在独自乘坐电梯下楼时,电梯突然从24楼滑落到16层。6月29日晚8时许,大兴东路龙湖星悦荟商城内发生一起电梯意外事故,维保人员违章操作,缺失劳动保护措施导致被夹身亡。那么当遇到电梯故障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何应对不同情况下的电梯事故
被困时,如何呼叫自救?
一、乘客被困之后,最好的方法就是按下电梯内部的紧急呼叫按钮,这个按钮会跟值班室或者监视中心连接,如果呼叫有回应,要做的就是等待救援。
二、如果报警没有引起值班人员注意,或者呼叫按钮也失灵了,最好使用手机拨打报警电话求援。
三、如果适逢停电,或者手机在电梯内没有信号,面对这种情况时,你最好保持镇静,因为电梯都安装有安全防坠装置。防坠装置将牢牢卡在电梯槽两旁的轨道,使电梯不至于掉下去。即使遭遇停电,安全装置也不会失灵。
四、如电梯内有铺设地毯,把铺在电梯轿厢地面上的地毯卷起来,将底部的通风口暴露出来,达到最好的通风效果。然后大声向外面呼喊,以期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
电梯下坠时
一、不论有几层,迅速把每层楼的按键都按下,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二、整个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三、如果电梯内有扶手,最好紧握把手,这是为了固定位置,防止因重心不稳而摔伤。
四、如果电梯内没有扶手,用手抱颈,避免脖子受伤。
五、注意让膝盖呈弯曲姿势,韧带是人体最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
六、脚尖点地,脚跟提起以减缓冲力。
如遇他人被困应如何施救
一、首先应设法通知受困乘客,外面已经在进行施救,请乘客不要惊慌,切勿强行走出轿厢,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二、迅速求助保安及工作人员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前来救助。
三、在整个施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轿厢内乘客的联系,安慰乘客不要惊慌,随时关注乘客情况。
文档为doc格式